由于北京房价逐年提高,按总房款的一定比例收取的中介费也在逐年提高,因此一直备受买房人诟病。在最近的一份“购房成本大调查”中,约有77.3%的购房者认为目前各家中介的收费标准偏高。
因此,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新兴的爱屋吉屋、搜房房天下、思源房通网等无不以调低中介费为突破口,以颠覆者的形象,利用低廉的佣金打响了价格战,试图从传统中介公司手中抢夺“蛋糕”。
不少购房人也曾以为,新变革将倒逼传统中介下调中介服务费。但令他们失望的是,直到现在,多数房屋中介的服务费仍维持在总房款2.5%到2.7%的水平。
其中,链家规定,只有付全款且产权明晰的二手房交易才按总房款的2%收费,一般交易则按照2.2%的比例收取,而“需委托代办贷款等服务的客户,需向担保公司支付0.5%的保障服务费”。
至少目前来看,高收费并没有影响传统中介的市场占有率。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统计,6月份,北京存量房的签约中,链家达到了8626套,排名第一,我爱我家紧随其后,也有2444套的网签。而包括爱屋吉屋、房天下、房通网等互联网平台的总签约仅有不到1000套,远远达不到撼动传统中介地位的程度。
谁有房源谁称王的时代
为何低中介费却没有赢得市场呢?链家和我爱我家对于北京二手房的统治似乎牢不可破。
“关键在于房源,谁控制了房源,谁就控制了定价权。”一位中介行业的资深人士表示,在北京的二手房交易中房主处在绝对强势的地位。而链家和我爱我家的“魔术”奥秘就在于,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高的价格找到买房人,这样就赢得了房主的信任,形成了滚雪球般的优势,垄断了越来越多的房源。
而与服务费价格战相比,房源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获得了房源也就获得了市场的定价权。
那么为什么链家和我爱我家就能获得最多的房源呢?这又得归功于他们的经纪人体系。记者曾在2012年4月自己买房时,切身体验过一次链家抢夺房源的人海战术。
那时,楼市刚刚有止跌回暖的迹象,记者碰巧间在网上看中了一套西直门附近的二手学区房,87平方米标价265万元,是由一家小中介公司代理,记者当即就预约了下午去看房。
虽然是个建于90年代的老小区,但电梯却比较宽敞,能够容纳13个人,即便如此,一上电梯就发现里面早已满是穿着黑色西服的链家经纪人。而到了房主家里,除了记者和随行的小中介公司经纪人以外,房主家更是挤满了链家的经纪人,约有30多人,他们每人都拿着照相机,不停地在查看着各个房间的布局,并不忘随时拍下照片记录。
对于这次不同寻常的看房经历,房主抱歉地解释道,由于不满意房子挂了很久没有卖出去,他刚刚找的链家,结果他自己也没想到,刚刚申报了房源,周围积水潭、西直门、甚至北三环的链家经纪人都赶来看房拍照了,说是回店里挂上,帮着卖。
眼看这个架势,担心涨价的记者没来得及谈价钱,就赶快表示了买房意向,并当场缴纳了定金。
就在当天下午,在记者和房主签合同的同时,房主一连接了几个电话,据称都是链家门店经纪人打来的,房子报价已经提高到了275万元,希望房主能重新考虑。
但最终,房主仍遵守了协议和记者完成了签约,虽然一分钱的议价空间也没有谈下来,但记者仍像捡了十万元一样开心,也第一次体会到了链家在二手房市场的魔力:成交速度足够快,能给房主的报价尽量高,这都让链家显得竞争力十足。
事实上,互联网二手房平台已经开始意识到了与传统中介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中介费上,并且下大力气开始建立自己的房源网络。例如,爱屋吉屋6000名员工中有5000名是房产经纪人,这些经纪人的职责之一就是收集真实房源。甚至也有互联网二手房平台通过金钱激励机制动员社区居住者主动为其发掘房源。
另外有业内人士爆料,一些互联网二手房交易平台许多的成交实际上来自跳单。所谓跳单指的是,一些互联网二手房平台的现有经纪人很多来自传统中介,他们通过和老同事的合作,将老东家的房源“挖”到平台上。据说,不少传统中介开会都要查员工的手机,看有没有装平台的APP。
但这样的挖房源毕竟不能长久,在业内人士看来,好的房源永远是稀缺的,传统中介十几年的线下交易经验,让互联网平台很难找到独家房源。
以上是在网上找的答案,小编觉得说的有道理
下面再说一下小编自己的理解:首先,租房买房平台多如牛毛,但是监管力度大都很差,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平台都是虚假房源骗人的,就算有个别不是骗人的,平台也没有专人更新信息,维护信息。而链家打的百分百真房源旗号,而且每套房源都有专人跟进负责维护更新信息,这样会增加用人数量增加成本,而这部分成本肯定是买卖双方来拿的。其次链家在各大城市的门店几乎能做到几百米就一家,可以算是垄断了,所以垄断也是中介费高的一个原因。再加上租房买房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事情,特别是买卖房是很大的交易,所以买卖双方都觉得交易安全顺利是最得当的,所以也愿意付较多的中介费来选择链家这样的平台。
发布于:江苏
评论留言